Search

【吼弟弟vs不吼弟弟】意外的體驗

一歲半的弟弟正值內在衝動強烈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吼弟弟vs不吼弟弟】意外的體驗

一歲半的弟弟正值內在衝動強烈的時期,無數次從姊姊手中搶下玩具,而三歲半姊姊的反應從哭泣、生氣、攻擊、奪回、吼叫應有盡有,當弟弟看見姊姊的反應後,會變得更加兇猛緊抓不放或者拿著玩具拔腿就跑,就算會被爆揍,弟弟還是像打不死的蟑螂,每日上演同樣的搶奪戲碼。我除了把他們分開,溫和而堅定的對弟弟說「這是姊姊的玩具,等她玩完了你可以玩」,耐心的等待弟弟渡過這段時期,還能做什麼?

某天,一如往常的姊姊玩具被弟弟搶走,正當姊姊變身完畢,要大吼的前一秒,我不知道哪來的靈感,跑過去跟姊姊說:「妳要不要試試溫柔的說,看弟弟有什麼反應?」,她錯愕的看著我說:「好,我試試」,我接著說:「妳可以溫柔的說,弟弟~這是我的玩具,還給姊姊好嗎?」,姊姊按著我的原話說了一遍:「弟弟~這是我的玩具,還給姊姊好嗎?(語調非常溫柔)」,下一秒,神奇的事發生了~~弟弟笑著把玩具遞給姊姊,姊姊轉過頭瞪大眼睛看著我,像在對我說,媽媽~這不可思議!說實在,我自己也停留在震驚當中許久,我也感謝姊姊對我的信任,願意嘗試我的建議。

其實很多時候,弟弟因為好奇,對於生活周遭的一切都想要探索,都想要用手摸摸看,因為「手」是感覺的器官,他只是跟著他的內在趨動在認識這個世界,並不是有意識的想要搶別人的東西。我們的大腦中有「鏡像神經元」,人的情緒會感染另一個人,當原本心情平靜的姊姊玩具被拿走,產生難過、生氣的情緒而做出攻擊、吼叫的行為,弟弟在接收到姊姊的強烈情緒後,瞬間情緒受到感染而高漲,行為也就變得兇猛了。

那一次意外的體驗,讓姊姊感受到正向語言的力量,雖然並不是從此就沒有衝突發生,但是姊姊經常在我的提醒之下,願意嘗試吼叫與攻擊之外的方法,讓原本應該會劍拔弩張的劇情轉為和平落幕。更美好的是,就算沒有我的提醒,姊姊有時候(偶爾)也會自己使用溫柔而正向的語言,來化解與弟弟之間的衝突,讓在一旁的老公和我兩眼對視,默默用眼神跟對方說:「傑克,這真是太神奇了!」

許多學習正向教養的父母,都認為這套方法不只改善了與孩子的關係,對於夫妻關係、與父母的關係、與親人的關係、與其他任何人的關係,都帶來非常大的幫助。說穿了這是一門關於人的科學,雖說它名為正向教養,是我們教養旅途中的其中一種工具,但我更想稱它為「正向滋養」,它對「人」的尊重與看重、理解與接納、鼓勵與相信、看見與聆聽,能夠滋養每一個生命。

#正向語言
#鏡像神經元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